郭清悟(郭清悟: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之路需要先走硬件?)

郭清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在国内学者中,他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郭院士看来,硬件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之路的前奏,是中国制造业要跨越的第一个坎儿。

有人或许会问,现在不是已经有很多软件公司在打造智能制造行业的各种软件产品了吗?为什么还要强调硬件?

郭清悟认为,软件的研发是聚焦在制造过程和数据处理上的,而这部分内容只是智能制造的“外壳”,真正的核心则在于制造设备本身的智能化。如何让更多的智能设备得以落地,如何提升国内厂商的硬件研发能力,将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之路的关键。

这其中的难点在哪里?郭清悟指出,在当前的背景下,要想让重工业企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支撑。特别是在产业链的支撑方面,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产业各领域的应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我国重工业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其设备老化严重,很难基于这些设备做出智能改造,再加上大量设备的供应方是国外企业,因此要实现智能化改造存在巨大的软硬件跨越。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硬件研发方面相对薄弱,而硬件研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之一。郭清悟呼吁,厂商应加强技术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应该抱团发展,共同研发新型智能设备和装备。

硬件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之路的前奏,但路程漫长。郭清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生产线上,只有不到10%的设备是智能化的,而在美国,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60%以上。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智能化的大门尚未完全打开,仍需要加强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探索,才能够走得更快,更稳健。

相关信息